发布者:网站管理员      浏览:3218      更新:2015-03-24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网络丝路行之七:走近中国土库曼斯坦人

 

(以下信息全文引自 网络名人丝路行网站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  2014-09-19 12:37:19  |  来源:  中国网  |  作者:  王德华  |  责任编辑:  孙磊

 

 

9月18日,“网络名人丝路行”一行在青海网信办的带领下,沿着两旁都是悬崖峭壁的曲折山路,驱车东行近200公里,来到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,探访这个神秘民族。

循化县街子镇三兰巴树是撒拉族发祥地,村内有一汪清泉,这就是传说中的骆驼泉,也是当地撒拉族的一块圣地。文革中骆驼泉被破坏消失,2008年骆驼泉再次冒出一汪清泉。村内有撒拉族民俗会馆,馆内珍藏着700多年前的宝贵文物手抄古兰经。

75岁的韩占祥老人是撒拉族的活字典。介绍民族历史时充满着自豪感,自称自己记事与共和国同岭,对我们的到来还赋诗三首,盛赞党的民族政策。今年是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,全县总人口12万多人,其中撒拉族占63%。该县是我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,该县撒拉族占全国撒拉族总人口的54%。

作为我国56个民族大家族中的一员,撒拉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,口语故事代代相传,经书用阿拉伯文记载。撒拉族人都会汉语和撒拉族,有的还会藏语。曾有人称,撒拉族语言过不了黄河大桥,可谁知,其语言与土库曼斯坦、土耳其、叙利亚、阿富汗等22国的语言相通。今年初,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来到该村访问,与韩占祥老人用撒拉语交流,好像回到了祖国土库曼斯坦。

中午,撒拉族人用撒拉族菜肴款待我们。用面粉、土豆、干果和羊肉制成的菜肴,我们大都闻所未闻。坐在葡萄架下,品尝美味,聆听驼玲叮噹响的故事,我们仿佛成了撒拉族人。700多年前,撒拉族来到中国,来到黄河谷地 ,被当地的蒙古族和藏族接纳。一般弱小的民族都被附近强大民族同化,撒拉族却能容入主流社会,无论是明清还是新中国,还保持特有的民族文化,这确实是传奇。

撒拉族人仍顽强近守护自己民族吃苦耐劳和经商传统。在可可西里,人迹罕见的地方,有撒拉尔运输队,在新疆和四川玉树,有撒拉人淘金和挖虫草的身影。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浪潮中,撒拉族又看到了难得的机遇。由于独特的语言优势,撒拉族人目前有20多人在土库曼斯坦和土耳其留学,还与土库曼斯坦建立了经贸联系。

韩占祥称撒拉族人是中国土库曼斯坦人。通过心与心的勾通,撒拉族人将成为中国与中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梁。

 

 

 
 
 
 
 
 
 

(作者:王德华 新华网评论员、环球网特约评论员、网络舆情分析师)

 

 

 

网站地图